面塑,是用面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工艺品。民间俗称“捏面人儿”。获鹿县吕秋玲面塑在艺术上具有独到之处。她继承了传统的民间工艺,又有自己的创新,使这项沿街叫买的民间工艺品登上了国内外艺术宫殿的大雅之堂。
▽吕秋玲面塑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据说面塑起源于山东曹州府,清朝末年传入河北,百十年来这项民间工艺得到不断发展。吕秋玲的技艺既非祖传,又非科班出身。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认识了一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
当时吕秋玲已经二十多岁,虽然也捏了多年面人儿,但还没有超脱沿袭下来的那股“俗”劲儿。这次邂逅相遇是她艺术生涯的转折点。经过名师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多年来她不断探索艺术的真谛,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吕秋玲面塑。
▽吕秋玲面塑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过去民间面塑艺术是在蒸熟的江米面和富强粉里掺上石炭酸、甘油和蜂蜜,以防捏成的面人儿腐败和干裂。吕秋玲却用一种无机防腐剂代替原来的辅料,效果更加理想。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泥塑技巧,又吸收了现代雕塑的长处,使作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黛玉葬花》是她的代表作。这个小巧玲珑的艺术形象一看便使人想起黛玉的处境,以及“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
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不断激起吕秋玲的创作灵感。她塑造的《农家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那头顶高粱花儿,脚踏绿茵地的农家女形象非常逼真,如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间好》则是她不同风格的又一典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