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笔简意赅,用“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速写式简炼手法表现对象,虽难以穷形尽相,却往往以传神取胜,以少胜多,寓繁于简,从而赢得群众的赞叹和珍玩。
▽苏静戏画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苏静系保定人,自幼喜爱美术,曾专攻速写,钻研戏画是最近几年的新尝试。其作品自从正式发表和销售后受到国内外美术界重视。
他画的《拾玉镯》着重表现少女的天真、灵巧、羞涩和刘媒婆的善良、幽默、风趣,两个角色各具画面之一端,玉镯恰丢在画心,与两人的目光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布局,而顾盼传情全在眼神一点,却令人联想到另一个未出场的角色小傅朋,从而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苏静戏画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古人论画曰:“宁顽勿秀,宁拙勿巧。”苏静画戏多用稚拙的中锋。《苏三起解》中却用滞重的侧锋去渲染崇公道的老迈厚道,而用纤弱的碎笔写苏三的轻佻、小巧和可怜,笔墨运用上的对照,恰到好处,形象的对比,也就显得十分鲜明。
经画家多次艰苦求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手段,即运用各种不同程度淡墨的顽稚的线条去速写、去造型,重点染而不重皴擦,气势所至,一挥而就。画家还善于选取一个高潮片段,来进行画面的艺术加工,总是用对比、对照、呼应、陪衬等造型手法,给人以一种意外的艺术美的享受。
在笔墨技巧上苏静认为作为写意戏画,苍而不润显其燥,润而不苍显其弱,二者应适度调和,方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