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为文房四宝之一,徽墨最为出名。其实,徽墨源于易县。因为唐宋著名墨工都出于易州,他们的制墨工艺称作易水法。在易县,至今还有以“斗”称呼的村名。
▽易州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关于墨的来历,《辍耕录》上说:“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之。”古人用的墨多是写字人自己制造的,那时没有专门的制墨匠人。
有记载的第一个墨匠叫祖敏,墨史上称他“本易人,唐时墨官也。其法以鹿角胶煎膏和之,名闻天下。”稍后,有名的墨官叫奚鼐,也是易州人。
他制的墨有光气,有“奚鼐墨”印文当时的易州墨很出名,供宫廷使用。《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均有记载。唐朝末年,奚氏父子避乱流亡到江南歙州,看到当地和家乡易州一样,到处是松树,便留居下来,重操旧业。
奚庭珪更是制墨术的集大成者。史书上说他的墨“坚如玉,纹如犀”,有“剑脊圆饼,面多龙纹”,因而被喜文弄墨的南唐皇帝赐姓李。
他的弟弟庭宽,儿子承宴,孙子文用,重孙惟庆、惟一,世代都为墨官奚庭珪的墨有好多种。最上品署为“邽”,次之为“圭”,再次是“珪”,最次的署“奚庭珪”。宋朝时,奚庭珪的墨很名贵。
宋仁宗宴请近臣时,把庭珪的贡墨分赏给大家,赏给翰林承旨的墨“皆双脊龙样,光为还有的人称庭的墨“能削木,坠沟中经月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