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别名“蒜脑薯”、“强瞿”、“逢花”、“夜合花”等。其所以叫“百合”,据罗原说:“百合,言百片合成也。”李时珍则说:“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
《尔雅》载:“百合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言其片合成也。”
▽兰州百合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在我国,远在南北朝即有家种,并作为蔬菜食用。所以在其后的《千金食治》、《名医别录》、《图经本草》、《农政全书》、《遵生入笺》皆有记载。至于历代文人、学士歌咏百合之诗句就更多了。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有“搜到百合,真使有重肉”之句。明代《花疏》中则有百合“人取其根馈客”的记载。兰州百合系由川百合引种,经长期培育而成。《甘肃新政通志》记载:“皋兰(兰州古称)自来不产此,近来人多试种之,得利甚优,今种者甚多。”
考《甘肃新政通志》定于清宣统元年,距今九十六年。又云:“兰州种百合约在三、四十年间,初倡者为黄峪沟之杨姓,当地农民以杨百合呼之。兰州最初之种百合,均源自黄峪沟之杨百合。”
▽兰州百合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兰州百合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球形鳞茎,多独头,平均个体重约六、七两,为白色、灰白色或白中梢带花色,鳞茎盘下生有发达的须根;鳞片扁平肥大,由多层抱合而成,纵径约六点一厘米,横径约三点三厘米。
兰州南依皋兰山,北靠白塔山,山丘起伏,支脉交错,黄河中流,多二阴斜坡地,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秋雨多,对百合生长十分有利。由于百合纤维根茎部或茎秆内部分叶腋处可分生出小鳞茎,这样母籽不断繁衍,所以比较稳定地保持着兰州百合的遗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