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白麻纸是安徽特产。从唐代起,池州的造纸业就相当发达,正史的《新唐书》的“地理志”,和唐代著名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图志》的“池州”名下,所列每年奉献给朝廷的贡品,第一大宗,即是:纸。今天的池州境内,还存在着个唐朝时形成的地名:“纸坑山”。
▽池州白麻纸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据清乾隆《池州府志》第二十五卷载:“唐宋池州土贡纸。”宋代为池州造纸的鼎盛期。《石林燕语曰:“宋学士制用白麻纸。白麻者池州楮纸也。”《东坡志林》曰:“竹纸岂宜墨。若池、歙精白版,真乃可试墨。”宋王安石题诗“次韵酬王微之赠池纸”(王哲,字微之,宋嘉佑初任池州府知州)。
池纸已成为官宦、文人馈赠的极为珍贵的礼品,可见当时池州造纸业技术的先进和质地的精良。南宋时池州紫岩(今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境内)纸特别出名。
明清以来,池州造纸更为发达,范围更为扩大,九华河、秋浦河、清溪河等流域村庄皆利用山溪水力建造纸作坊多处,所产纸大多销往京城,极受士大夫的欢迎。
池州古代造纸原料主要为青桐树皮、青檀树皮和楮树皮,青桐为人工栽培,后二者为野生。据民间经验,造纸以楮皮为最佳,纤维细腻而柔韧,明清时期畅销京城,有造纸者因此而能交接达官贵人。青桐树皮纤维粗而长,色白,也可用来搓绳,为纸宜墨。宋代著名的白麻纸疑即以此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