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就像人生一样,“少年”不成熟时,其味苦涩、回味相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也变得深沉起来,不仅口感润滑,味也醇香。古往今来,普洱茶,以其云南独有、制作奇特、茶味醇厚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来客。其间,发生了诸多趣事。
云南普洱茶趣事小谈
最具有文学情趣的莫过于“普洱茶之十八怪”了。第一怪:出产云南村与寨,第二怪:最早多由濮人栽,第三怪:古老茶树三千载,第四怪:架着梯子上树采,第五怪:春夏秋季采不断; 第六怪:鲜叶凉拌可炒菜; 第七怪:初制特殊太阳晒; 第八怪:人工发酵陈化快 ; 第九怪:砖饼沱茶形状怪; 第十怪:常年陈放质不坏; 第十一怪:历久弥香人人爱; 第十二怪:舌底厚韵回甘快; 第十三怪:二十泡后韵尤在; 第十四怪:减肥降脂妇孺爱; 第十五怪:茶马古道达国外; 第十六怪:瑞贡天朝自清代; 第十七怪:发扬光大在当代; 第十八怪:茶经没写好奇怪。这“普洱茶之十八怪”,不仅耐人寻味,情趣丛生,还生动地点出了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起源、品种、采制、贮藏、品质、味道、功效以及发展潜力等文化内涵。
普洱茶名字的来历,据说是源于偶然。大概在清乾隆年间,年年岁贡,普洱城有家濮姓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由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进贡。适逢这年春雨连绵,毛茶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走了三个多月,从春天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京城。住下客栈之后,少庄主与罗千总突然发现所有的茶饼都因为发酵而变色了,本想自杀谢罪。但一个店小二喝了此茶,觉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便斗胆把变色后的茶饼呈了上去。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喜欢品鉴茶的乾隆看着琳琅满目的各地贡茶,突然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何府所贡?滋味这般的好。”太监忙答:“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 “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吴邦殿借茶”,也是普洱茶历史上一大趣谈。吴邦殿,潮州枫溪人,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文人,官拜朝廷通政参议和尚宝卿等职。他为人诙谐幽默,善于制谜猜谜。一次他居家时茶囊羞涩,就叫一个仆人头戴草帽,脚趿木屐,到邻居家讨一包东西;仆人问他要讨什么,请说清楚,他说不用言明,你去便知。仆人莫名其妙地到邻居家,照他的话对邻居说了,邻居大笑,让他带回一包普洱茶。原来,这是一则哑谜,仆人是个“人”字,头戴草帽是草字顶,脚趿木屐是人字下面一个木字,合成便是一个“茶”字。吴邦殿借茶借得巧妙、高超、真是绝妙有趣!
普洱茶在明清时期,经茶马古道已漂洋过海,走向世界。19世纪初,曾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位葡萄牙水手从中国带回一些上好的普洱茶。水手的母亲见到这异国珍品,请来了亲朋好友共享美味。可是众人一尝,但觉苦涩难咽。水手见餐桌上用碟子盛着“煮好”的普洱茶,便问:“那煮茶的水呢?”妈妈答道:“茶都这么难吃,那水还会好喝吗?我早把那水倒掉了!” 水手说,上好的味道就是那水呢。于是,人们才知用普洱茶泡出来的水,才是上好的饮料。
纵观历史,普洱茶与人的结缘,谱写出了一段段佳话。我国现在的一位著名生物学家、普洱茶专家盛军博士就是如此。盛军博士来自东北,本不喝茶,因缘聚会偶识云南普洱茶,见普洱茶造型奇特、茶香浓郁醇厚,顿生好奇之心,由此进入了普洱茶神奇的世界,致力扎根于云南省的普洱市,并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了普洱茶产业开发,着力振兴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