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味的来源
1、鱼自身的新鲜度
我们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刚买来新鲜的鱼并不会有太大的鱼腥味,而随着时间放久了或者是买哪些死了很久不新鲜的鱼,它的腥味就十分的重。
实际上,鱼的腥味来源于鱼中所含有的氧化三甲胺成分,在鱼停止生命活动之后,鱼体内的氧化三甲胺就会不断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三甲胺会被还原成三甲胺,进而产生腥味。
所以,随着鱼的新鲜程度不断降低,我们闻到的腥味也就会越来越重,这就很好的说明了,我们杀鱼的时候,鱼会十分的腥臭。
2、环境因素的影响
鱼的腥味除了与自身因素有关之外,环境因素也会对它造成影响,比如淡水鱼,由于这类鱼一般生活在池塘、湖泊里,这些地方的腐殖质比较多,十分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而含有土腥味的细菌附着在一些硅藻或是水草上,淡水鱼通过食物链摄入这些物质,久而久之,这些土腥味就会进入鱼的肌肉、血液和组织细胞里,最终产生我们闻到的腥味。
3、储存不当
前面我们提到,鱼的新鲜度跟腥味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鱼停止生命活动后,接下来的保鲜功夫如果做得好,那么,鱼腥味就会相对较轻,而如果保鲜措施做得不好,鱼在腐败变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脂肪的氧化和氨基酸的降解,进而增加鱼腥味。
怎么去除鱼腥味
1、放料酒、醋、生姜
酒有促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而蛋白质不分解就不会形成三甲胺,加醋则可以将三甲胺变成无臭的盐类,至于放生姜,是因为生姜是醇和酮的合成体,两者具有很好的清除腥味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祛除鱼腥味的方法。
2、祛除鱼腹内的黑膜和鱼血
剖开鱼腹部,可以看到鱼腹内有一层黑膜,这层黑膜是土腥味集中的地方,在处理鱼的时候要注意清除干净,此外,鱼血也是腥味集中的地方,要注意用清水清洗干净。
3、把鱼放进温茶水泡洗
茶叶当中有鞣酸成分,具有收敛的作用,可以帮助祛除鱼腥味,做鱼时,可以将鱼放进温茶水中泡洗5到10分钟,这样可以将大部分鱼腥味祛除。
吃鱼的注意事项
1、分量
个头挑“八分大”的。鱼的个头决定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鱼还没有长大成熟,肉质不够鲜嫩,鱼刺也会显得格外多。太大,意味着鱼的年龄老,肉质粗糙,体内可能积聚了不少有害物质。因此,买鱼选个头“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
2、颜色
鱼肉过红过白不吃。鱼因品种不同,本身就存在金枪鱼这样的红肉鱼和带鱼这样的白肉鱼之分,但如果鱼的颜色过于鲜红或呈亮白色,很有可能是染色剂的“功劳”。
3、冷藏
现杀活鱼放放再吃。刚宰杀后的鱼肉品质并不是最好的,因为鱼肉会有一个“排酸”过程,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更加鲜美。像草鱼、鲢鱼这样的小型鱼,应该立刻冷藏,2小时后再烹调;而大型鱼需要冷藏超过2小时。
4、鱼眼
鱼眼浑浊塌陷、鱼鳃发灰的不买。选购“冰鲜鱼”,应该先观察其眼睛和鳃。新鲜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丝清晰呈鲜红色。其次,鲜鱼眼球不饱满,眼角膜起皱,稍变浑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
5、生鱼片
生鱼片冷冻后再吃。生鱼片中可能会存在寄生虫,寄生虫对热和低温抵抗力很差,在零下20℃的条件下冷冻24小时后可被杀灭,而一般生鱼片餐盘下的冰块完全起不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所以,只有对原料的来源足够放心,鱼才能生着吃。
6、水箱水质
水箱内水的颜色不对不眩在超市购买活鱼时,要看看“水色”。因为它是水质好坏的体现,如果呈现深绿色或是蓝色,可能是藻类过多,说明很久没有换过水和清洗水箱了,可能会影响鱼的健康。水色清且流动更换的水箱中的鱼,一般会更鲜活。
7、腌制
腌制过的不吃。水产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干制或腌制过程中,其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分解,产生胺类,和亚硝酸盐结合成为亚硝胺,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8、蒸
尽量蒸着吃。在所有的烹调方法中,蒸最为健康,烹调温度较低且用油少,能很好地保护鱼肉中绝大部分营养不被破坏。煮或炖,鱼中的有一部分营养可能会流失于汤水中。烧烤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并且烤鱼的用油量也不少,破坏了鱼低脂的健康特色。油炸含油量更高,对鱼营养破坏更大,也不建议选用。
剁椒鱼头
两道鱼的推荐做法
1、酸菜鱼
原料:川酸菜,活鲤鱼或草鱼制作:
将活鲤鱼(草鱼)洗净去骨,切片。用芡汁,盐裹好,过油。沥去余油;
川酸菜切小块,略炒一下,根据个人口味稍加辣椒,填汤。待汤滚开后下入鱼片同煮,至汤成奶白色,浓香扑鼻即可。(如果给宝宝吃,辣椒一定要少放。)营养小秘密:这道鱼肉嫩汤鲜,做法简单,是很家常的鱼肴。尤其是怀孕女性也可经常吃,开胃。
2、剁椒鱼头
原料:胖头鱼头1个(2斤)、湖南特制剁椒适量、味精3克、红油10克、姜10克、葱8克、白萝卜片15克
将鱼头洗净,去鳃,去鳞,从鱼唇正中一劈为二将盐、味精均匀涂拌在鱼头。腌制5分钟后将剁椒涂抹在鱼头。在盘底放2-3片生姜和白萝卜片,将鱼头放上面,再在鱼身上搁切好的姜丝适量
上锅蒸15分钟,出锅后,将葱花撒在鱼头上,浇油就可以出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