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用来梳头,篦子则用来篦去头发中的发屑和尘垢。桂林梳篦是广西的传统名牌产品。它的制作传说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过宋、元、明、清各代,型式不断发展完善,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桂林梳篦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桂林梳子,最早是采用名贵的黄杨木精制而成的,有鲤鱼梳、竹节梳和半圆梳等款式。明代制梳艺人,在制作木梳的基础上,又采用牛、羊角制梳,角质透明坚固,花纹刻镂精细,成为带有欣赏性的生活用品。
桂林梳子古朴典雅、美观实用,清代时曾被送入宫中,获得皇家贵族的赞赏,被誉为“宫梳”而出了名。
▽桂林梳篦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桂林篦子,是用土产的竹、骨等原料制成,每把篦子约有二百片篦齿,具有制作精细,齿柔韧,不咬头发,不伤头皮,清污彻底,坚固耐用等特点,成为远近驰名的“名篦”。
桂北一带多竹,为制造桂林篦子提供了上好的原料。但制篦的竹料要选择山地出产的老楠竹,因为它既有弹性,又有硬度,也不招虫。砍下竹子后,先剖成篦片,再精选篾青部分精工剖制成齿。
篦齿要求加工得薄而均匀,然后将篦齿逐片绊缠在横杆上,再扣上篦梁。篦梁有竹梁、骨梁两种,篦梁上雕刻有桂林山水及花鸟人物图样。安装好以后,还要再刮篦齿,使篦尖平整圆滑。
最后着色、上油便是成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