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意包子在西宁古城曾经名噪一时,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只要清晨铺门一开张,人人争先恐后,一尝为快。
▽马如意包子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马如意是回族人。原先以经营小吃摊为业。但在同行中相同的面食小吃很多,他即改做包子。据传说,当时摆摊出售包子,马如意还是第一家。到四十年代初期,马如意的包子味鲜可口,已在群众中扎了根。
陈吉发在花园北街开设“福盛馆”专营炒菜、卤面、炒面片等菜食。他把马如意拉进“福盛馆”合伙经营,挂出了“包子粉汤”的牌子。人们知道马如意的小摊变成了二间铺面的饭馆,一时门庭若市,盛况空前,群众忘却了“福盛馆”,反而顺口直呼“马如意的包子”,或“如意儿的馆子”。
当时顾客盈门,每日满座,成为西宁市东关地区的著名饮食店之一。
▽马如意包子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马如意包子的特点是肉嫩馅软,选料肥瘦比例合适,肥而不腻。较之别人的包子,个型大小一致,皮薄底不厚,不沾笼屉,面细皮白,馅酥味好,色型俱佳。它的主料是牛羊肉,选料中剔除筋筋皮皮等易塞牙的劣质部分。
馅肉切得只有三毫米大小,而不是肉泥。出笼装盘,乘热气腾腾时,还在包子顶上浇一勺羊肉汤(以滑油为主)。这种在包子上浇油汤的做法,别出心裁,世所罕见,极受食者的称赞和欢迎。
包子上桌,粉汤随即端来。粉汤也有特色,用煮羊肉的鲜汤制成,其中有肥瘦兼具的羊肉片,细白的粉丝,还有木耳、黄花,调以葱花、蒜泥香菜,吃包子,喝粉汤,味美可口,确是一种难得的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