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灌肠:草原牧民宰羊后,第一顿先吃羊的内脏。其中最富有帐房风味的是“汆灌肠”。
▽汆灌肠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汆灌肠有五种,把羊肠冲洗干净后,灌注羊血的叫血肠;填装碎肉丁的叫肉肠;装以面糊和油混合品的叫面肠;以羊油为主料加拌肉丁的叫油肠;填装切碎肝脏丁的叫肝肠等。
灌注血肠时,拌入食盐,有的加点葱末,煮的时间要短,开水锅中翻滚十余分钟,即可捞出切段而吃,因血液未完全凝固,吮吸嚼食时鲜血欲滴,第一次吃总感觉未熟透而难以下咽。
据藏族群众谈,血水淋淋恰好是营养价值最好、滋补作用最强,尤其是妇女分娩后调养身体的佳品。装肉肠的肉丁切得比较粗,并加盐、花椒粉、生姜末等佐料,煮熟切,食时肉嫩味鲜,不腻不塞牙,味道绝美。
面肠以豆面为主(也有用白面的),加一些羊油、葱末,调以盐、姜粉,煮熟后切一段放在火上反复烘烤,等到皮黄脆硬时吃,馅香皮脆,十分可口。油肠以肥腻见长肝肠以嫩软取胜。
五肠各有千秋,令人食后难忘。烧羊肝:取鲜羊肝,洗净血渍,上一点食盐,用润湿的纸包裹两、三层,丢进通红的牛粪火中,约近半小时,纸由湿变干,由干而烧成焦灰,扒出剥尽表层沾染的杂屑,热香阵阵。
此时,用刀割块、削片,蘸以姜末、盐、胡椒粉等佐料食用,质嫩味鲜,余味无穷。也有的在肝的外层包以羊网油,犹如周代“八珍”中“肝膋”的烹制方法。也许这就是“肝膋”的遗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