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浩瀚的瓷器海洋中,驰名中外的“镶器”乃是中国艺术瓷中的瑰宝。
▽镶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关于“镶器”瓷的产生,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有个昏庸的皇帝,他整天冥思苦索,算计着死了以后灵柩之中要有一个舒适凉爽的瓷枕。于是,下一道圣旨召来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在御窑场为他日夜赶制。
艺匠们几经反复后,终于采用小瓷坯板镶接的方法,做成皇帝满意的瓷枕。这便是历史上最早的“镶器”。然而,贪婪的皇帝并不满足,他进而下令要艺匠们制作庞大的瓷器“龙床”。
瓷工们不知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也不知有多少瓷工为之丢掉性命,瓷龙床始终没做出来。打这以后,“镶器”一直被认为不能出大件产品。
▽镶器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镶器”是用镶、拼、印的方法制成的瓷器的统称。这种成型方法是景德镇独有的特种工艺。在我国和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御器则有屏风、烛台之类,先以黄泥塑成模印,或两截,亦或囫囵,然后埏白泥印成,以釉水涂合其缝,烧出时自圆成无隙”。
可见以“印”、“镶”成型的制作工艺有较长的历史。其制作过程是把已经加工揉匀的泥料,经搓、摁、拍、打,制成厚薄均匀、平坦光滑的泥坯板,再在泥坯板的边沿涂上稀泥釉,象箍木桶一样,一块挨一块,并列镶接组合成型。
最后经过干燥、烧制成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