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薄胎瓷源于宋代的影青瓷。明代已有薄胎瓷的生产。薄胎瓷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古人言:“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实际上仅刮坯这一道工序,都要反复百次,坯胎在胎架上不断装上取下,才能把两、三毫米厚的粗坯刮到合乎工艺要求的薄度。
坯胎细刮以后,还要经过反复精修、定型、上釉,最后经高温烧成。总之,制作薄胎瓷技术性非常强,特别是刮坯成型,最为关键,瓷坯要修到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即破的地步。
就以薄胎碗来说,从碗口碗心到碗底几乎都薄得象鸡蛋壳,托在手中轻若羽毛,在光线映照下,通体透朗,象万里无云的晴空那样匀亮明净。双面彩的效果更是绝妙,内外两层装饰画面,展示出这样一副奇景:彩云追月,若隐若现,山水花卉,披雾含露,画中有画,静中有动。
▽薄胎瓷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薄胎瓷品种很多,除碗、盘、盅、碟外,还有各种花瓶、灯具、文具、烟具等。最小的薄胎瓷只有拇指粗细,轻轻呵口气也会滚动不止;最大的薄胎碗直径可达二十八厘米。现在,各种薄胎瓷在薄度、白度、光泽度等主要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