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砂器历史久远,清朝初年,砂器生产就已非常盛行,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远销云南、四川等地。
▽织金砂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织金县有近百户个体作坊。织金县城东门,有一条长约四百米的小街,俗称“砂锅街”。该县从事砂锅生产的专业户大都集中于此。他们之中有的是祖辈即从事砂锅生产,代代相传至今;有的是受街坊影响,拜师学艺学的。
由于织金砂器大部分出自“砂锅街”,因此“砂锅街”也名传四方。最早的砂器是不上釉的。据说六七十年前,有个叫陈春心的师傅在院中晒砂锅坯,锅上方拉有晒衣绳,挂有洗好后用白泥浆过的衣服,因此有带白泥的水滴在锅上,此锅烧成后,有白泥的地方发出光泽。
从此砂锅始有独具特色的釉色装饰。
▽织金砂器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砂器容器具有几个优点:一是盛食物不易变味、不易变色;二是保温性能好;三是炖鸡、肉等食物其味鲜美,作甜酒酿容具效果极佳。织金砂器成型后自然干燥或烘干,然后在地炉上用大砂缸盖住锻烧,烧成时间极短,小器皿仅需十分钟,大的也只需二十分种左右,成品收缩性不大,很少变形。
一经出窑,用柴火烟熏,呈灰黑色,古朴浑厚。它不同于陶器,作为釉料的白泥,烧成后与砂器本色融为一体,略带呈亮铅白色金属光泽,显得饱满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