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笙是云南苗、拉祜、傈、纳西等多种民族喜爱的民族乐器。葫芦笙在云南少数民族里流传久远而广泛,史书上曾有记载。
▽葫芦笙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葫芦笙的出现,据传说,在很久以前,深山密林里住着一户人家,勤劳的五个儿子陪伴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五个儿子终日辛劳,早出晚归,母亲在家总是惦念着孩子,希望时时听到他们的声音五个儿子非常理解妈妈的心情,为了满足她善良的心愿,让她随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凑在一块想办法,用五根竹管安装在一个葫芦瓜上,造出了第一支葫芦笙。
竹管有粗有细,有长有短。长而粗的竹管发音低沉而深远,细而短的竹管发音高昂清脆。以后,母亲就用葫芦笙的五根竹管不同发音,分别召唤自己的儿子。传说是动人的,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但不等于历史真实。
考古材料却证明了葫芦笙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一九六四年,在祥云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葫芦笙,在晋宁县、江川县的西汉古墓群里出土的青铜“五孔葫芦笙”和“七孔葫芦笙”,也是两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
▽葫芦笙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葫芦笙经过改进,古老乐器发出新声,每根竹管的长度缩短,便于携带、保护和使用,竹管的数量由五根发展到十多根,使音域范围更加广阔,既可独奏,也可与其它乐器合,演奏效果良好。
少数民族吹奏葫芦笙,常常是作为舞蹈的伴奏。男子笙管齐鸣,女子翩跹起舞,欢声笑语弥漫山林,场面异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