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白菊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边缘呈锯齿状或深裂,白色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排列。
嘉祥白菊花在当地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据传,远在唐朝时,在花林(今属嘉祥县马集乡)一带,有一农夫喜欢种植林木,特别喜欢种植菊花,故该地得名“花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清初,嘉祥白菊花发展到极盛时期。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江西南昌人熊茂秀在纸坊创办“恒春堂药铺”收购药材,其中嘉祥白菊花则为大宗。因嘉祥白菊花通过济宁航运上海,销往全国,故又称“济菊”。
嘉祥白菊花,在当地农民长期栽培选育下,形成了花大、色白、香味浓、药效佳等特征。因此,旧时中药用菊花,往往冠以“嘉”字,“嘉菊花”与“汶香附”齐名,堪称上品。它性凉、味甘苦,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所以嘉菊花是中医眼科和治疗诸风头痛的要药。在封建社会里,它曾是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因此,嘉祥白菊花作为药菊畅销全国,名扬药坛,价格高出其他菊花25%以上。
1977年,山东省药价所等有关部门,对嘉祥白菊花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鉴定:认为该品种香气浓烈,其质量、性味、功能、有效成份等指标,均超过了“杭菊”、“毫菊”、“滁菊”等品种,具有鲜明特征,并正式命名为“嘉祥菊花”(简称嘉菊)。
嘉祥白菊花,历来多分布于纸坊、马集、满硐、城关等几处乡(镇),其他乡(镇)种植面积很小,不少家庭作为观赏植物进行盆栽。全县常年产药用菊花5万公斤左右(阴干后的菊花),多时达7.5万公斤以上,少时也有2.5万余公斤。
保护范围:
嘉祥县纸坊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5′00″~116°35′00″,北纬35°25′00″~3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