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自贡,出产一种精美的竹扇,人们称为“龚扇子”。这种扇子是用富有自然色调的竹丝,精心编制而成扇面光华透明或呈淡青色,或呈米黄色,编出名家的书画,既有清雅爽朗的气氛,又有浓厚的笔意情趣。
乍看之下,以为是绢制或水印复制,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竹扇,真巧夺天工!
▽龚扇子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龚扇技术是世代家传。第一代创始人龚爵五,原是威远县农民,流落到自贡替盐厂挑煤。他心灵手巧闲时编制扇子,由于工艺精致,销售很好,遂渐渐成为专业。第二代龚玉璋,继承了父辈的技艺经验,精益求精,由只能在扇面上编简单的万字、寿字、福禄寿喜、菊花等纹样,提高到与书画结合,表现山水人、花鸟虫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并且由单一的扇子,增加了挂屏、画帘等产品。现在,龚扇技艺已由龚玉璋的儿子玉文、长荣传授到年轻的第四代。“青出于蓝胜于蓝”,古老的龚扇在百花争妍的艺术园地中正鲜艳开放。
▽龚扇子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龚扇子”是将幼嫩慈竹反复刮二、三十次,使之细如发丝,薄似蝉翼,明亮透光;编织时,在半径约十二厘米的扇框上,密排着七百多根竹丝作经线,再用同样的竹丝作纬线,按着画稿,纵横穿插而成。
为了体现原作的笔意浓淡,突出花纹效果,一根纬丝要巧妙地穿插七百多次甚至上千次;编织到精致复杂的地方,还需要临时划破一段竹丝。编成后,扇面清晰地呈现出八大山人山水、齐白石的花鸟、敦煌壁画的飞天和四川民间故事题材,如薛涛制笺、文君听琴,以及行草书诗词等。
人们把它比作瑰丽多姿的蜀锦,称为“竹锦”;然后,再辅之以其它装饰,如人面竹柄、象牙柄、虎头节、丝带,遂成为佳扇佳柄,锦上添花。制作一把龚扇,从选料到编成,大约要化四十天左右的细磨工夫。
它作为高级艺术品,曾多次出国展览或作为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