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柞蚕之乡”称号的凤城县,是我省柞蚕的主要产地之一,它位于丹东北部。境内岗峦起伏,山脉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漫山遍野生长着茂密的柞林,为放养柞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凤城柞蚕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蚕了。相传,在远古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中原大地草木繁茂,一棵棵柞树长满了嫩叶。一个身材苗条的少女,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柞林里缓缓而行。
突然,晒在庭院旁的一张马皮飞来,裹着少女飞上柞树,顷刻之间,少女化为头似马首,身躯纤细的蚕儿。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蚕的来历。柞蚕的习性,适于在野外放养。我国从周朝以后,
柞蚕始由山野间自然生长,发展到人工饲养。所以,人们都习惯把柞蚕叫野蚕,称柞蚕茧为山茧。“我国古代放养的野蚕就有五种之多”(《授时通考农业全书》卷51)。
柞蚕是结茧较多的一种。到了南北朝时,才正式定名为柞蚕。“柞蚕之名,始见于郭义恭广志。其饲养之法则肇于山东登莱诸郡”。(《安徽劝办柞蚕案》徐澜著)柞蚕起源于山东。
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山东移民传入辽南一带,以后逐渐扩展到了全省。
▽凤城柞蚕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柞蚕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绢丝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足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它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它一生变态过程中,分为卵、幼虫(即蚕)、蛹、成虫(即蛾)四个阶段,叫做一个世代循环,即蚕一生的生活史。
一年经过两个世代(即以春蚕结的茧做种,秋天再放养)的叫二化性。凤城县放养的蚕都是二化性品种。二化性蚕的第一个世代叫春蚕,第二个世代叫秋蚕。秋蚕茧是缫丝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
蚕从孵出到长大结茧,要经过四眠五龄。所谓“眠”,就是蚕不吃食。这是蚕的一种特殊本能。蚕每眠一次,蜕一层皮,长一龄。春蚕从五月上旬上山,经过五十到六十天的精心放养,便完成了蚕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使体内绢丝腺(液体胶状物)长成,不再吃食,排出粪便,开始做茧。
秋蚕从八月上旬上山,五十天左右结茧。蚕在吐丝结茧时,头有规律的不停地摆动着,这时,它特别喜欢温暖寂静的环境,如果突然发出大的响声和震动,或者气温急剧下降,蚕儿就会受惊,停止吐丝,或吐吐停停,造成疙瘩丝,影响茧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