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高山面临海洋,春来得特别早。每到4月间,群山小溪汇成的绥芬河便汩汩流水,逶迤东去,流完它在我国境内的最后一段路程。这时,河边经常看到行人手拎初绽新绿的柳枝,串着一串桔红色的金滩头。
刚出水的鱼儿不停地扭动着身子,甩着尾巴。这就是以味鲜出名的绥芬河一大名产滩头鱼。
▽绥芬滩头地域特点(产品特色)
滩头鱼的学名叫亚细亚陆鱼。它象鲑鱼一样,是一种生在河里、长在海里、溯河回游性鱼类。每年春天4至6月,成年滩头鱼便成群结队地从日本海游入绥芬河繁衍后代。
鱼分三批,三批三样:4月初,绥芬河刚刚解冻,游来了第一批。鱼身两侧各有一条宽宽的桔红色条纹,太阳一照,发出金色光芒。因此称为金滩头;第二批在5月初到来,体侧条纹为闪亮的银白色,称为银滩头。
这两批鱼数量不大,个头也较小每条一斤左右。6月初游来了第三批。鱼个大体肥,数量也较前两批为多。鱼身条纹浓黑,得名黑滩头,民间戏称“黑大个儿”。三批过后,戛然而止。
这种鱼肉鲜味美,煎、炸、清炖、红烧或烹汤,无论怎么做,都不失其鲜美。有一种做法十分别致:轻轻过油,使鱼色嫩黄;再以清水烹汤,将鱼入汤煮透。此时大地上的韭菜已出土。
将嫩绿的韭叶切成半寸,撒在汤内。这种做法,无论吃肉喝汤,都清香可口,色味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