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粘又名挂花蛋,是安阳市的传统名菜,蜚声省内外。三不粘的制作原料并不复杂,只要有鸡蛋、白糖、猪油和粉芡,掌握了一定的烹饪技术就可以仿制。
▽烧三不粘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此菜创于何时,出自何人之手,只有民间传说,尚无资料可考。相传,古代安阳有位县太爷,其父九十有余,爱吃花生与鸡蛋但因牙齿脱落,难飨其味。县太爷便命令家厨每天做煮花生糊、炒花生糊,煮炒花生糊,以及鸡蛋糕、蛋白糕、蛋黄糕,供老人食用。
然而时间一久,老人又感到厌食乏味。家厨每天挖空心思寻求新的作法,来满足老人的食欲。一天,采用蛋黄加水、放糖炒制的办法,试作了一,色、香、味俱佳,老人吃后,满口称赞。
于是他每天作炒蛋黄糕,以飨老人。由于此菜不粘锅、不粘筷、不粘盘,故名三不粘。这年秋天,县太爷为其父祝寿时,大宴宾客,并且非让每桌菜加上一道三不粘。如果一盘一盘地炒,不但太累,而且难以同时上桌,他急中生智,改用大锅,一次炒十余盘。
由于头次用大锅,下料不准,炒得太稀,连忙勾入粉芡,一边使劲搅炒,一边不断加油,结果炒出的三不粘,比平时制作的更加光泽油润,香甜可口,倍受宾客欢迎。从此,这个菜便在安阳风行开了,从官庭到餐馆,乃至家庭主妇,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之日,都要仿制此菜,以增欢乐。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安阳时,当地官员向乾隆献膳中就有三不粘这道名菜,乾隆吃后,果然龙颜大悦,立即命令随从人员,询问其制作方法。民国初年,安阳吉星园有位烹饪高手李万春,精于火功,他在炒三不粘时,将锅离开火口,用力一甩,锅在空中能旋转三圈,观赏者无不拍手叫好。
现在三不粘已流传到山东、天津和东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