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有许多地道的小吃,以下三款便是其中之一。
一是小豆腐。胶东各地叫法不一,另有“炖磨”、“渣”等名称。得半日之闲,邀三五人共饮,独以小豆腐为肴,可抵十年尘梦。做法却也简单:将黄豆泡了,磨成“豆泊儿”,或用萝卜缨子,小白菜,鲜地瓜蔓,芋头叶,或用时令野菜同煮,加酱油、葱花,上浇麻油即可,香气是清新的,又透着一点古风,出以供客,无不叫好。
其二是八宝粥。八宝者,糯米、麦子、高粱、花生、豇豆、赤豆,莲子,夏加绿豆,冬加黍米,以五谷入五谷,竞成佳品。要熬得粘而不稠又透出粮食的纯香却不简单,诀窍在于“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薄也。”热腾腾地喝上一碗,倒也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味。遥想陶潜当年,辞了官,平了头,荷锄上山,看豆苗喜雨,山林斜阳,独揽一份乡间的醇厚,其中确实自有一段真风流。
其三为咸鱼、虾酱就“片片”,也是昔日农家的好饭食,今天吃起来觉得很“经典”,有些怀旧的意味。旧谚云,“圈里有头猪,院里有头驴,吃‘片片’就鱼。”说的就是一种富足的日子。片片者,玉米饼子也,胶东农村有些地方就称之为“饼子”,有些地方则称之为“粑粑”。北京人管玉米面叫“棒子面”,老北京人讲话,“得,有棒子面吃就行。”足见其普通。可是,老北京人用棒子面蒸的窝头,跟“片片”不是一回事儿。“片片”是在大铁锅上贴出来的。底下带一层焦黄的“硌儿”,带点烤制的意思。如果锅底同时熬几条鲜鱼,互相借味儿,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