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早期在台湾也称为“栳”。台湾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于樟木的生长,樟木特别多且质特优。很早就有不少从事采樟煮脑的“栳馆”,其产品早就驰誉中外。
樟树之所以叫樟,依照《本划纲目》所载是由于“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人们常说“大厦资多土,抡材得豫章”,这里的“豫章”指的就是樟,可见人们是何等珍重樟材。樟树生长于温暖地带,是常绿乔木,高达数十尺,叶互生卵形,前端带尖,其质似纸,有细长的叶柄,面呈深绿色,背带蓝色。初夏开小花,色黄白,果实为浆果,大如豌豆,木材细密灰白,老则坚硬,带褐色,有香味。
樟脑存于樟树的组织中。台湾樟脑的制法,是把樟树的根干枝叶切成细片,与水蒸汽蒸馏出手气体泠却,便可得到樟脑结晶,再和石灰加热精制,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樟脑,这种无色结晶性的状块,散发出特殊的香味。樟脑的用途相当广泛,例如,可作为香料及驱虫剂;工业上供爆发病、赛璐珞等的制造,此外又可作防腐剂,薰灸草帽、葵扇等物;其酒精溶液称樟脑酊,更是医药上不可缺少的贵品。
台湾樟脑大多出产于淡水、宜兰、彰化、云林、埔里等地。各地采樟煮脑的行业,由来甚久。明末郑芝龙居台时,曾派人到高山族居住的深山伐樟煮脑,运售日本各地作为药材,特别是在清朝,随着宜兰地区的开发,那里山区的大批樟树被利用起来,樟脑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樟脑还是台湾的一项重要产业。在清末,台湾出产很多樟脑供给世界市场,以香港为转售地远销欧美等地。对大陆的销售则直接运往广东、厦门、福州和上海。
台湾樟脑一直吸引着外国商人和消费者,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走么商就偷偷进入基隆,用鸦片换取樟脑,牟取暴利。台湾一些港口开放后,外商更是蜂拥而入,争着抢购樟脑出口,当时一年被运出口的樟脑达十万担以上。
目前,由于其他工业的发展,从事樟脑业者渐少,但是新的樟脑产品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台湾的各种樟脑新产品在国际上更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