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的威武、孔子的肃穆、孙中山的庄严、苏武的劲节、孔明的智慧、文天祥的正气,通过朱铭的刻刀表现得何等形象逼真,真是难得一见。”这是一位看过朱铭木刻展览的国外雕刻家的留言。
木刻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工艺,经历代木刻家的发展,目前已提高到新的水平。台湾木刻的后起之秀朱铭,突破了乡土和学院的界线,把木刻艺术引入了新的境界。朱铭原名川泰,台湾苗栗人,1938年生,早期跟随名木刻师李金川学习民俗木刻,十八岁自立门户,三十岁后随著名雕刻家杨英风研究现代雕刻。
朱铭利用圆熟的刀法,刻出造型优美的人物,表现朴实无华的题材。他从细缕木雕的窠臼里摆脱出来,并且运用写意的手法,阳刚阴柔的笔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无比的神韵,以及雄浑的感觉。他的木雕有两种创作过程:一是先有构想再找木头,另一是依木头的形状即兴而作,加上技艺精湛,使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自然和活力,又充分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坚忍、勤学、慈爱和纯朴的美德。
1976年他应台湾历史研究所之约,举行了第一次个人木刻展览,深受文化艺术界的一致赞扬,被称为奇才。此后连续在台湾及国外多次举行个人作品展览,其中以1977年在东京中央美术馆举行的个展,及1981年在纽约苏荷区MAXHUTCHINSON画廊举办的太极展览,最引人注目,尤以后者轰动世界艺坛。该画廊主人汉查森对朱铭作品评价说:“朱铭的作品已走到现代雕刻的前端,他的太极雕刻不仅渊源自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充分表现艺术家的个性,作品具备了深刻的内容和成熟的表现技巧,一方面反映艺术家的情感和生活,另一方面包含了动的要素”。朱铭首次在纽约展出的作品,融会了“太极”和“人间”风格的新面目。
继“太极”之后,朱铭的创作轨迹,进入雕塑“历史人物”的另一境界,经过现代艺术的洗礼,朱铭又重视到自己根深的乡土和熟念的典故上来,以斧劈皱的刀法及近采泼墨的风格,刻画出民族伟人和民间英雄的形象,以其服膺的伟人为焦点,融合现代艺术的抽象观念,以成熟的技法创出独特的人物造型,半抽象地表达形象的生命旋律。
大量时间和精力换来了三十多尊历史人物的木刻。其中有轩辕黄帝、孔子、老子、屈原、项羽、苏武、张飞、文天祥、李白、郑成功及近代的秋瑾、孙中山等,扩而及于仙佛,如佛祖、观音、八仙过海等等,都在其刻刀下赋予艺术的生命,一尊尊作品都是他高度智慧与艺术造诣的结晶。台湾有关部门为表彰朱铭对文化的贡献,特于1976年给他颁赠台湾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