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油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昭苏是古代乌孙国故地,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统属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府,迄今两千多年,一直是祖国西北边陲重地,是世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丝绸之路北道要劲,古代西域最具国际影响的商品集散地。昭苏盆地四周环山,海拔高,降水量充沛,气候冷凉湿润,年平均日照时数2699小时,特有的光热资源极其有利于油菜等喜凉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全国少有的可栽培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三大类型油菜的地区。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春油菜产区,常年种植油菜80-90万亩,占自治区油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每年6月底前后,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犹如一条条金色的织毯席卷着广袤无垠的昭苏大草原,与天山遥相辉映,堪称西部盛景。每年七月,到了油菜花开的时节,昭苏高原便美景不断,这是油菜花的季节,也是人们游览昭苏的最佳时节,各地的人们因为不同的需求纷纷来到昭苏,享受着“从身边连到山边,从山边连到天边”的油菜花盛景。昭苏县因气候特点,建国前就一直在种植油菜,建国后又大面积推广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昭苏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扩大油菜种植,引进推广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提高油菜种植效益。2004年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昭苏县为中国油菜之乡。昭苏油菜生产发生了三次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油菜生产由芥菜型油菜转向白菜型油菜,促进了耕作制度的改革,结束了夏翻秋闲的历史,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99—2001年,油菜生产由白菜型油菜转向甘兰型油菜,单产和品质大幅度提高,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02年至今,油菜生产由常规品种转向杂交品种,杂交甘兰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相比单产和效益成倍提高,油菜种植面积超过小麦种植面积,成为昭苏县第一大作物。
所在地域:新疆
申请人:昭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昭苏县隶属于伊犁州直,位于天山北麓西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特克斯河横贯东西形成了一个三山一盆地的地形,东与特克斯县交界,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与拜城县、温宿县一山之隔,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昭苏油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昭苏镇、洪纳海乡、阿克达拉乡、乌尊布拉克乡、萨尔阔布乡、喀夏加尔乡、喀拉苏乡、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9乡1镇及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共73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2°35′—82°50′、北纬43°14′—43°38′,海拔高度在1300—6995米之间,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总产量达到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昭苏产油菜籽黑褐色,颗粒较大呈圆球形,种皮光滑。千粒重4-5g,具有油菜籽固有的气味。(2)内在品质指标:昭苏油菜籽粒中平均含油量为41.5%-45.5%,蛋白质含量为19.5-22.5(g/100g),亚油酸16.5%-19.0%,二十碳二烯酸0.04%-0.09%,二十二碳烷酸0.15%-0.31%,十六碳一烯酸0.1%-0.25%,十七碳烷酸0.15%-0.41%,十七一稀酸0.05%-1.2%,油酸为59%-65%,十四碳烷酸0.02%-0.07%,棕榈酸2.5%-4.5%,硬脂酸1.2%-2.2%,二十碳烷酸0.35%-0.64%,芥酸含量<0.01%,亚麻酸0.001%-0.012%,花生烯酸0.001%-0.012%,二十二碳二烯酸0.001%-0.011%,二十四碳烷酸0.001%-0.014%,二十四一稀酸0.001%-0.012%,饱和脂肪酸4.9%-6.1%。(3)安全要求:昭苏油菜生产过程严格符合GB/T11762-2006《油菜籽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