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像一棵不老的青藤,扎根桐柏山脉,蔓叶于江淮平原。进入金湖境内留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湖泊。大诗家赵恺曾在周思民《湖城情》序言中感叹:大自然往往失之公允,它竟然把四座湖泊慨赠予一座县城。
其实,金湖岂止四座湖?金湖湖泊成群,水荡连片,素有“三十六湖,七十二荡”之称。湖水清醇,荡土芬芳,景色秀美,物产丰饶,“金湖银荡”名副其实,湖荡遍布莲藕、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更有大闸蟹、青龙虾、金泥鳅等水生动物。“日出斗金”名不虚传。
“金湖银荡”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的“荷荡金鳅”,堪称金湖独有,天下一绝。
泥鳅又名鳅鱼,缅鳅。属鲤形目,鳅科,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巴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尾鳍圆形。体为黄褐色,并杂有许多黑色的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湖泊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水枯时钻入泥中,离水也能生存。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够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在天旱水干时,它会潜入10—30厘米的泥层中进行“休眠”,有少量的水份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食物为动植物残屑和微生物。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6克,远远高于其它鱼类,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多食有治疗疾病作用。《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泻”。《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的药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骚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0、腹水、乳痈等均有良好疗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金湖广阔的荷花荡中水青青,草茂盛,大量有机物质在这里沉淀,十分适宜泥鳅的繁殖生长。因泥鳅的颜色会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荷荡中的泥鳅不仅个大体肥,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克;而且条条色泽鲜艳,黄褐相间,以黄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金鳅”,关于“河荡金鳅”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塔集镇夹沟荡杨大鹏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童年喜文习武,志向远大。民间传说,杨大鹏年少时,因洪水漫荡,杨家迁移祖坟,移开棺木时,发现泥土中有一条碗口粗的泥鳅,全身泛黄,就像一条金龙。这条“大金鳅”在这湿润的泥土中不知道呆了多长时间,仍然活蹦乱跳,令人啧啧称奇。杨老太爷觉得这“大金鳅”是上天赏赐给杨家的宝物,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置。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把“大金鳅”交给杨大鹏保管。开始,杨大鹏把“大金鳅”当作宝贝,早上喂食,晚上观赏,喜欢得了不得。时间长了,杨大鹏玩腻了,也是少年不知轻和重,竟然约了几个小伙伴,在野外用瓦罐把“大金鳅”煨熟吃了。等家人知道后,木已成舟,也只能顺其自然了。杨大鹏吃了“大金鳅”以后,变得力大无穷,能把三四百斤重的石碾子举过头。杨大鹏20岁那年,参加嘉庆丙辰武科会试,成为金湖境内今天所知唯一的武进士。从此,“吃金鳅力大”在金湖民间流传下来。
“荷荡金鳅”已成为水乡金湖特有的美味佳肴,有烧、焖、炒、爆等多种做法,这里介绍的是红烧“荷荡金鳅”的做法:1、选取“荷荡金鳅”养在清水盆中,多次换水,让鳅鱼吐净泥水;2、捞出鳅鱼,在盆中加少许盐,料酒和姜片,喂1小时,让调料的味道进入鳅鱼;3、将鳅鱼沥干,用剪刀剖开肚,取出内脏洗净;4、备好植物油、酱油、料酒、醋、白砂糖、盐、味精、葱、姜等调料;5、砂锅注油烧热,放入葱粒、姜片爆香,放鳅鱼段煎至两面变色,加入调料和水,大火烧开;6、小火煮至鳅鱼肉熟烂汤浓,撒入味精即可。
坐在船头,临湖听风。品尝“菏荡金鳅”,颜色红中泛黄,闻来香气扑鼻,喝汤鲜美异常。人们在品其色、香、味的同时,“荷荡金鳅”还起着益气壮阳,排毒养颜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