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雨多、无霜期长,海区常年比重在1.006~1.022,海水透明度在0.3m~2.0m,PH值7.5~8.3。养殖区内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十分丰富。给钦州鲈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钦州鲈鱼是钦州市特色、优势水产品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据《钦州志》记载,“钦州市靠山临海,物产资源丰富,海水咸淡适中、水质洁净、饵料充足、没有污染,是钦州鲈鱼的原产地”。鲈鱼在钦州沿海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捕捞的鲈鱼最多、最大、最鲜。长久以来,流行这样一句话“到钦州,一定要吃钦州鲈鱼,吃钦州鲈鱼要到龙门吃茅尾海(茅岭江、钦江出海口)鲈鱼,到东场吃大风江鲈鱼”。茅尾海、大风江的野生鲈鱼闻名在外,因为鲈鱼生长在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咸淡水的交汇处的河口,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鲈鱼的肉质更鲜美。
“钦州鲈鱼”年产量达5569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是钦州沿海农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提升“钦州鲈鱼”品牌,扩大鲈鱼产业规模,钦州市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协同各沿海水产养殖协会切实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养殖户按照无公害生产基地要求进行养殖场管理,推广仿生态养殖,严禁使用违禁投入品,以鲜活鱼虾等天然饲料为主,并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使“钦州鲈鱼”更接近自然生态产品。同时,按无公害生产基地要求制定管理规程,建立从养殖场建设到产品销售全程服务体系。
地域范围
钦州鲈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西钦州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7'35.12"~108°57'28.05",北纬21°35'20.62"~21°51'34.13"的区域,包括钦州港区、三娘湾管理区,钦南区的龙门港镇、康熙岭镇、尖山镇、沙埠镇、大番坡镇、犀牛脚镇、东场镇、那丽镇所辖行政区域及其毗邻海域。养殖面积952.35平方公里,年总产量约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特征特性:钦州鲈鱼鱼体硕长,体色鲜亮,口较大,上端位,吻尖、牙细小,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侧线与体背缘平行、体背披细小栉鳞,皮层厚实,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呈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分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偏淡。钦州鲈鱼肉质细嫩鲜美,口感醇厚无腻、肌肉富有弹性。 (2)内在品质特性:钦州鲈鱼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每100g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34~21.74g、 脂肪0.42~3.50g、钠34.20~41.37mg、钙36.96~63.00mg、镁23.18~26.88mg、氨基酸总量17.49~20.62g,锌6.30~8.38mg/kg、硒0.51~0.66 mg/kg,富含有多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钦州鲈鱼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鲈鱼养殖技术规范》(NY/T 5273-2004)等有关标准要求。